肥東縣橋頭集鎮歡樂森林大門 ■ 周杰/攝
農業科技示范園蔬菜大棚內,工人們正在收菜 ■ 阮雪楓/攝
肥東縣藍山灣木藝小鎮,游客在體驗游玩項目 ■ 汪玉強/攝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seojianfei.com)訊(彭紅玲 記者 趙汗青)人間四月天,巢湖北岸春潮涌動。從傳統農業到都市現代農業,從荒山到樂園,處處澎湃著勃勃生機。合肥市肥東縣緊扣“創新”和“兩山論”兩條主線,以品牌化為引領,深化“雙招雙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深入踐行“兩山論”,鄉村振興、農產品數字化兩個“全國百強縣”以及“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等“國字號”榮譽紛至沓來。肥東,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書寫著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科技賦農加速跑
手敲鍵盤種新綠,“陽光房”里聞花香。這是安徽開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蔬菜生產區的真實場景。
4月23日,記者走進安徽開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筆直的柏油路、比鄰而立的玻璃“陽光房”,黑白分明。據該公司經理胡建義介紹, 玻璃溫室大棚中,每個大棚長約80米,寬約64米,占地面積5120平方米,10臺風機,10扇窗戶,中間紅色的顯示屏上記錄著空濕、空溫、光照、土濕等數據,玻璃墻上還裝有監控設備,處處閃耀著科技的光芒,是肥東縣橋頭集鎮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典型。
“這是物聯網技術的終端。每個大棚里都安裝了傳感器、控制器、攝像頭、水肥一體化等設備,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屏幕適時監控蔬菜長勢和生長環境各項指標,并隨時根據相關數據調節室溫、澆水、施肥,實現了黃瓜種植管理智能化和自動化。”胡建義興奮地說。
走進黃瓜種植大棚,一根根翠綠的黃瓜苗婀娜多姿地攀援在兩米多高的吊蔓繩上,一行行、一列列蔚為壯觀,黃色的花朵掩映其中,煞是好看。“種了6個大棚的黃瓜,都是訂單農業,不愁銷售。日產黃瓜6000斤,日賺18000元。”胡建義高興地說。
除了黃瓜,該公司還種有絲瓜、甜瓜等瓜果,源源不斷地為長三角地區提供優質的蔬菜?蓭又苓600多名農民就業,月均增收3000多元,是肥東現代農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近年來,肥東縣全面推進科技強農,著力在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培養、種子種苗選育、綠色生態種養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以“科技特派員+服務模式”,選派69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創新創業和科技服務活動。同步實施鄉村企業家人才隊伍“百千萬”工程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年培育企業家100余人,全面提升農業“軟實力”。
農文旅融合跨越發展
最近,矗立在肥東縣橋頭集鎮青山綠水間的巨型銀色鏤空“水立方”“鳥巢”“金字塔”,吸睛成為熱點。這是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是該縣“雙招雙引”的農業高科技龍頭企業,也是橋頭集鎮“文旅強農”,實現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樣板。
“我們在傳統溫室大棚建筑基礎上融入了景觀功能,這個‘鳥巢’形植物工廠用作蔬果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種植,‘水立方’是科普體驗溫室,‘金字塔’是科技展示溫室。”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范園總經理于翔介紹道。
除了景觀功能,該項目的科技含量也很高,也是吸引游客觀光體驗的亮點。走進“鳥巢”,一棵棵上海青不僅蔥翠欲滴,葉片肥厚、長勢旺盛,且種植不用土,住“樓房”,“睡”苗床。“我們這里蔬菜全部采用無土營養液噴霧技術種植,系統自動化管護,無污染殘留,產量相比傳統技術種植的蔬菜提高10倍以上。”于翔說。
目前,一期已經完成投資5700萬元,展示區主體建設已經完工,建成后,可年產精品蔬菜900噸,年容納8萬人次游客參觀體驗,年產值近5000萬元。二、三期正在積極推進。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果蔬10萬噸,將成為安徽省及長三角地區城鄉居民的精致“菜籃子”。每年可容納30萬游客入園參觀、采摘,年產值達8億元,年稅收超5000萬元,年反哺鄉村振興基金2500萬元,帶動周邊近1000人就業,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據橋頭集鎮黨委委員曹利芳介紹,安徽開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范園均位于該鎮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產業園現有葉類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46萬畝,年產量12.6萬余噸,產值近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0.89億元,加工業產值2.11億元。輻射64個家庭農場,3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多元化模式,帶動主導產業從業農民3426人,增收近1035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2萬元。
近年來,肥東縣完善“農文旅產業鏈”,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教育農場、觀光農業等休閑農業,創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2家、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3家、縣級休閑農業示范點9家,構建以鄉村旅游觀光、農事操作體驗、苗木花卉觀賞、果蔬采摘為重點的休閑農業園區和農家樂,形成了一批集觀光、度假、文化、生態、體驗、休閑于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呈現出東部沿山休閑農業旅游帶,南部人文、親水觀光休閑農業旅游帶,中西部、中北部休閑農業集聚區的局面,全面吹響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集結號。
礦山修復逆風飛翔
彩虹滑梯、高空玻璃棧橋、玻璃滑漂、親子廚房……走進肥東縣藍山灣木藝小鎮,一項項充滿趣味性的游樂項目,讓游客流連忘返?粗矍皾M目蒼翠的綠樹,很難想象這里以前是一座機器轟鳴、漫天煙塵的礦山。
2010年,藍山灣木藝小鎮所在的龍泉山、雙山、六步山三座礦山同時被當地政府關停,拉開了肥東縣礦山修復的大幕,先后關停30家石料開采企業、53個開采宕口和114家石料破碎加工企業。該縣大力開展山體修復、生態綠化、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累計投資近2億元,使得4.19平方公里的礦山實現綠色“蝶變”。
“我們將旅游休閑與文化創意、生態農業融合發展,以春花、夏水、秋山、冬美食為四季旅游特色,以中小學生、青少年科普教育與拓展為服務重點,把小鎮建設成為合肥及周邊市民家庭游、親子游、學生游、企業游的首選目的地。”藍山灣木藝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1年,小鎮接待游客總量達6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逾3000萬元,帶動就業200多人,人均增收3000多元。
“歡樂森林”景區主要從事中小學研學活動、夏令營、公司企業團建等活動,F有國防教育區、現代農業科技館、傳統農業體驗區、婚禮草坪、水上樂園、森林小火車、7D光影館、手工館、國學館、多功能會議廳、水上餐廳等,正在創建國家級研學示范基地和“AAAA”級景區。
2021年國慶假期,試運營期間游客量累計達到14.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0多萬元。至當年年底,短短3個月,該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總數約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吸納了一大批本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如今,被關停、廢棄的礦山,成了遠近聞名、游客云集的“金山”。真正實現了從荒山、荒郊到人氣旺、產業旺的完美蛻變,既是合肥市近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示范教材”,更是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樣本。
拼智力“謀篇布局”、拼方法“雙招雙引”、拼“家底”點石成金,作為糧食大縣的肥東縣,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努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的有機統一、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聚精會神發展農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遺余力修復礦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聚力繪就一幅農業產業旺、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