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seojianfei.com)、掌中安徽訊(謝雨康 冷子璇 沈娟娟 祝亮)陽春三月,桃紅柳綠,春意正濃。為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安徽星報傳媒50位女員工走進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開展實地采風活動,采摘綠色草莓,品嘗地道土菜,觀賞都市田園的最美春色。
春日里的小“莓”好,在大圩
春日里的大圩,星羅棋布的草莓大棚里異常熱鬧,歡聲笑語不斷,剛從田間摘下來的草莓送進嘴巴里,香甜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不時有人記錄下這些小“莓”好。
3月4日,安徽星報傳媒50位女員工走進大圩鎮田田草莓園開展草莓采摘活動,慶祝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很多個草莓大棚一眼望不到頭,每個大棚里都有游人在采摘,“紅顏”“章姬”“隋珠”等品種深受人們的喜愛。
“2006年,我們剛來大圩種草莓,那時候才3個棚,到現在已經發展到73個棚、107畝了。”大圩田田草莓的老板白增艷臉上止不住的笑意,“現在一年毛利潤能達到2、30萬,比我們在外面打工掙的錢多,最重要的是自由。”
大圩鎮地處合肥市東南“上風口”,東臨南淝河,南瀕巢湖,綠肥水美,物產富饒,自古就有“合肥糧倉”“魚米之鄉”之稱。
198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大圩,大圩緊緊抓住歷史機遇,敢試敢闖,種下了第一棵葡萄樹。目前,大圩葡萄歷經三十多年發展,實現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成功申報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識,成為大圩靚麗的“名片”,每年夏天的葡萄盛宴足以說明大圩葡萄在市民心目中的位置。
日啖葡萄三百顆,不妨長作大圩人。葡萄成為大圩鄉村振興引流的一個入口,聚焦富民產業,大圩破“單一”為“多元”,推動大圩在產業上提質擴量增效。
如今的大圩,葡萄、草莓、火龍果、無花果等特色水果爭相上市,釣魚、農耕等旅游項目讓人來了就不想走,一年四季有采摘,一年四季有的玩,大圩鎮以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抓手,大力發展大圩葡萄、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積極培育循環農業、數字農業、文創農業,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讓老百姓富起來,才是真福地
“只有讓老百姓真正富起來,讓他們的口袋鼓起來,大圩才是老百姓心中真正的福地。”大圩鎮黨委書記朱國棟認為,鄉村振興的實質是讓老百姓有幸福感。
一邊是最美的湖區都市田園,一邊是最現代化的都市,40平方公里的大圩鎮完美體現了“城鄉融合”。
農戶大多規模小、分散經營等,如何讓大家“手拉手”富起來,成了大圩鎮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記者了解到,大圩鎮創新實施黨建“聚合”工程,以“聚合”資源為抓手、“提升”產業為載體、“共享”發展為目標,統籌資源,優化配置,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集聚到產業中、把群眾帶到致富項目里。
如今的大圩,都市農業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網絡就覆蓋到哪里,實現了特色產業強起來,民心民意聚起來,葡萄、草莓、蓮藕、苗木花卉、蔬菜、體育休閑等產業協會都成立了黨支部,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大圩逐漸形成一批集“生產、銷售、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合作社群體,培育出1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35個家庭農場。
連續兩年,大圩榮獲合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稱號,連續10年評為全國文明鎮,連續14年被評為合肥市平安鄉鎮。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第三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在116家入選園區中,大圩成功入選。
新時代最美幸福小鎮,大圩有“大作為”
如今的大圩,“圩美·磨灘”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精品民宿即將開園迎客,市民可來沉浸式休憩居住、愜意慢生活。
合杭夢想小鎮已落戶園區,依托片區現有企業和項目資源,大圩圍繞廣播影視業、數字媒體業和創意設計三大產業集群構建創意文化產業體系,相關上下游產業鏈雛形初現,正逐步完善形成產業鏈圖譜。
長三角金融新坐標,國際化生態未來地,合肥濱湖金融小鎮地處濱湖科學城“綜合服務核”,圍繞投資融資、綜合交易、人才集聚、技術服務“四大功能”,構建金融資本集聚中心、投資基金集聚中心、資本市場服務中心、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金融人才服務中心“五大中心”。
“堅持‘農業是大圩的立鎮之基’,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打造新時代最幸福小鎮。”大圩鎮相關負責人說,圍繞打造“新時代最美幸福小鎮”目標定位,大圩鎮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借助于農業物聯網技術,將農業與文化、農業與旅游、農業與體育相結合,高位推動占地4200余畝的“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16平方公里的濱湖生態卓越城,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現代農業之路。
如今的大圩,是一座多元化的小鎮,更是一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小鎮,也是一個讓人們記住鄉愁的都市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