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seojianfei.com)、掌中安徽訊(記者 祝亮)日前,《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十四五”期間,將把合肥打造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地,力爭把安徽省打造成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集聚區。
我省目前整車產量已達150.3 萬輛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汽車產業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886 家。2021年,全省整車產量150.3萬輛,同比增長29.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5.2萬輛,占全國7%,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000億元。
全省集聚奇瑞集團、江淮汽車、合肥長安、蔚來汽車、漢馬科技等為代表的一批整車生產企業,產品品類豐富,擁有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全系列產品。奇瑞集團繼續保持自主品牌乘用車第一梯隊,連續19年位居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銷售范圍覆蓋80余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海外用戶累計超170萬人。蔚來汽車 2021 年累計銷售9.14萬輛,同比增長 109.1%,新能源汽車單一車型銷量排名全國前列。江淮汽車輕重卡均位列細分行業前列,汽車出口進入全國前十。
中集瑞江專用車領域優勢明顯,罐車、瑞弗特種車、純電牽引車、攪拌車等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到2025年,安徽汽車產業產值劍指萬億元
根據規劃制定的目標,到2025年,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力爭全省汽車產業產值超過10000億元。省內企業汽車生產規模超過300萬輛,其中,乘用車240萬輛,商用車60萬輛;全省汽車企業出口規模力爭超過100萬輛,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超過40%;基本形成純電動為主、插電混合動力為輔、氫燃料示范的發展格局;建成公用、專用、自用等各類充電樁23.7萬個、充電站4750座,換電站180座;實現新能源汽車在重點區域公務出行、城市物流、零碳園區、公共交通、城市環衛、礦建材料運輸等應用場景新增占比不低于 50%。
把合肥打造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支持合肥構建新能源汽車核心發展區。依托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等聚集區,推進蔚來中國總部、大眾汽車(安徽)、比亞迪合肥、奇瑞新能源、長安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支持整車企業加強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布局,鼓勵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管理系統、激光雷達、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提升配套能力,整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力爭將合肥打造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地。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可年產百萬輛
加快推進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建設,打造集研發、制造、示范應用、產業配套服務于一體,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支持蔚來圍繞新橋產業園進行長期發展規劃與布局,在園區建立研發與制造、營銷與管理團隊。建立蔚來研發創新中心,開展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創新性研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引領性的創新鏈;引進研發人員及技術工人,致力于形成高端人才匯聚的創新高地。發揮蔚來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引入數百家關鍵配套企業,形成完整與高度聚集的產業鏈。同時,系統梳理重點企業對出行、住房、生活休閑等的需求,提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投資和營商環境,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和汽車產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配套服務體系。園區建成后,預計最終整車產能 100 萬輛/年,電池產能 100GWh/年。
支持蕪湖打造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區
我省還將支持蕪湖打造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區。做優做強乘用車產業,夯實罐裝車、救護車、房車等特色產業,推動產品及品牌高端化發展,培育在國內居領先地位的自主品牌。積極圍繞整車生產項目發展上游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推動汽車產品主要零部件區域配套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汽車產業國際化步伐,鼓勵汽車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促進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出口,培育形成國際化品牌,加快打造安徽自主品牌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示范基地。
發揮馬鞍山、安慶、滁州、阜陽、淮南、宣城、六安等地商用車、汽車零部件及氫能發展優勢,立足自身產業發展特色,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為全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建立合肥-蕪湖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我省將依托合肥-蕪湖汽車產業基礎優勢,推動建立合肥-蕪湖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在先導區內完成車聯網基礎設施和智能汽車示范應用場景建設,加速推進車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
選取合肥、蕪湖部分城市道路、橋梁高架、重點高速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工作,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通信設備、感知設備、本地計算設備及輔助設備等路側設施,4G、5G 信號基站及通信網絡等信息通信設施,交通信號燈、交通標示、道路標線等交通基礎設施,以及高精度定位設施。
有序布局氫燃料供給體系
按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以促進加氫基礎設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為目的,加快推進全省加氫站布局建設。加快完善加氫站設計、建設及運營的管理規范和建設標準。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作用,鼓勵能源公司及社會資本參與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聯合建站集約優勢,探索“加氫—加油—加氣”綜合能源站、“制氫—加氫”一體化示范站建設,優先在產業基礎好、氫氣資源有保障、推廣運營有潛力的地區建設加氫站。鼓勵利用現有加油站進行改擴建,以油—電—氫合建方式推進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建設。
形成“車—路—云”的車聯網服務能力
我省將建設互聯互通智能交通環境。分階段、分區域推進城市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建設,完成交通信號、交通標識標線、道路視頻監控等設施智能化改造。
推動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建設,優先實現交通干線、重要交通樞紐、產業園區、熱點區域的連續覆蓋,形成“車—路—云”的車聯網服務能力,提供超低時延、超高可靠、超大帶寬的無線通信服務。統籌建設智能汽車大數據中心,強化汽車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監管能力。
新能源車補貼免稅政策將延續至今年底
根據規劃,我省將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執行至 2022 年底。積極應對國家新能源汽車財稅支持政策調整,探索出臺科學有效的過渡性政策,營造穩定可期的推廣應用政策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力度,制定出臺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進村支持政策。
加快推進公共領域電動化。推動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推進老舊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進一步提高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電動化水平,以公共領域電動化帶動私人消費。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領域逐步實現商業化應用。鼓勵推廣應用基礎好、充換電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市開展全面電動化試點,以單個或多個特色領域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進相關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便利性。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出臺力度更大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電價優惠、通行及停車費用減免等使用環節優惠政策。